優識文化優識文化優識文化

【藝術家/國際藝術收藏家協會 理事長 施珍瑛 專訪】
潛心深造 多元結合
願分享 肯利他 成就跨域藝術家

用熱愛引領創新 用分享連結世界 讓藝術的美與善跨越疆界

【 藝術創作 / 收藏 / 經紀 / 策展人 施珍瑛 簡介 】

  • 國會/國藏藝術發展委員會 會長
  • 國際藝術收藏家協會 理事長
  • 義大利《 FL.I 藝術獎 》中國/台灣 主席
  • 義大利國際媒體  fashionluxury.info  記者|經營者之一
  • 兩岸大灣區施琅文化研究所 台灣所長

    施珍瑛的藝術旅程起源於2000年一次偶然的契機。那年,她跟隨友人拜訪畫室,耳濡目染之下燃起了對繪畫的熱情,便一頭栽入這片充滿色彩的藝術世界。此前,她在服裝設計領域已累積了超過二十年的經驗,並對服裝的立體結構抱有濃厚的興趣。然而,長時間的創作讓她逐漸意識到,僅僅專注於單一形式並不足以完全滿足她對藝術的追求,因此她選擇重回校園學習造形藝術,全面提升自己研修許多學術概念、電腦繪圖與影像處理的現代藝術理論與技能。

跨領域的嘗試 踏入藝術界的緣起

    2005年畢業後,施珍瑛迅速嶄露頭角。在隔年的各項比賽中,她憑藉出色的作品一舉奪得11個獎項,儘管年過四十,她並未因此驕傲自滿,反而沉澱下來,深入思考往後的創作路線及擴展層面兩大議題。她敏銳地意識到,藝術不僅僅是創作,更重要是與市場、觀眾的互動。每年參加了160餘場展覽開幕活動的她,也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宣傳的重要性,進而為展覽活動進行線上推廣。她的努力得到了國際媒體的關注,2018年施珍瑛與義大利媒體Fashionluxury.info建立合作關係,成為該平台的經營者之一,從此踏上了藝術與媒體相結合的全新旅程。

開創國際視野 替藝術圈增添曝光度

    施珍瑛深信,優質的藝術作品應該被世界更多人看見。因此,她大膽於國際媒體版面中設計了一套中英文雙語的報導模式,並搭配數十張高質量的照片,將展覽活動資訊發佈到全球超過110個國家的社群平台。這樣的創新推廣方式,為展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使更多臺灣藝術家的作品登上了國際舞台。

    不僅如此,她也為義大利、法國、葡萄牙等多國藝術家,將展覽訊息成功傳播到全球,無形中結交了許多國際藝術圈的經紀人、收藏家與藝廊夥伴,同時創辦了「FL.I藝術獎」,每年舉辦國際兒童繪畫比賽頒發「FL.I Award of Arts國際藝術獎給得獎指導老師,表彰他們的付出與成就。這些努力,讓臺灣與國際間的藝術連結更加緊密,也實現了她心中「藝術無國界」的理念。

    在國際合作之外,施珍瑛還積極投身跨界行銷。她提倡整合資源,與異業合作分享利潤。2020年她建立了LINE群組「啟動臺南市文化界」,搭建起文化創作者與政府之間的橋樑;2021年她成立「國際藝術收藏家協會」,整合臺灣9個縣市的收藏家,開創更多的可能性。此外,她還參加了中國全國各省收藏家年會與論壇,成功建立跨省交流的友誼與合作機制,進一步鞏固了臺灣藝術家的國際影響力。

跟隨時代的腳步 透過行動開創更多可能性

    疫情對全球藝術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施珍瑛選擇以創新應對危機。她摒棄傳統的行銷方式,積極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疫情期間,她不僅踏足藝術經紀領域,還進一步結合NFT技術將藝術品數位化推廣布局。她認為藝術的價值並不局限於作品的實體形式,透過數位化與元宇宙的結合能夠賦予藝術品全新的市場可能性。

    施珍瑛積極參與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活動推廣藝術品跨境,2023年以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顧問之身份帶領台灣藝術家團隊參展2023《藝韵騰輝》新加坡文聯藝術交流展暨文化藝術論壇並發表論文《藝夫當觀》於國際期刊,讓臺灣藝術家有更多機會走向國際舞台。這不僅幫助藝術圈在疫情中的低潮期重拾活力,也讓更多人看到了藝術與文化在困境中的韌性與希望。

    此外,她將「共享經濟」的理念融入藝術推廣,提倡與企業合作,實現共利共生。2024年,她於立法院成立了「國藏藝術發展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藝術品從創作到拍賣的產業鏈布局,為藝術家與收藏家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全新機會。

回到藝術家的身份 不忘對創作熱情的初衷

    施珍瑛的創作從未停止,她堅信藝術家應該突破風格的限制,發展屬於自己的創作脈絡。正如她引用的畢卡索名言:「風格對藝術家而言是最大的敵人。」她的作品不斷嘗試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從傳統媒材到現代數位技術,每一件創作都代表著她對藝術可能性的探索。

    她提出了「品-維-觀」的品牌理念,主張品牌不僅需要高辨識度,更應具有深刻價值,將藝術作品轉化為能夠創造財富的文化資產。她的願景是構建一條完整的藝術產業鏈,從創作、策展、宣傳、收藏到市場行銷。2024年初在立法院國會總會成立了「國藏藝術發展委員會」,並擔任會長,創新拍賣會模式,促進藝術品的後續發展,為藝術家與收藏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施珍瑛用創新改變藝術格局,是一個將熱忱與行動結合的成功範例,她的經歷也為未來的藝術產業提供了無限可能。她認為一個人如果要闖一番事業,世事洞明是前提,人情練達是根基,謙卑為善做個引路人,並且塑造自己成為最好的作品,分享資源,與人共利,受人尊重,無論男女都歡喜為友。最後她以「淺淺笑著,穩穩走著,不負時光,看淡得失,珍愛自己,無愧我心!」共勉之!

跟隨真善美 全心投入終身學習

    藝術家施珍瑛從這幾年在藝術圈的經驗體悟到,如果想要有所收穫,得先做一些利他人的事,這樣的思維是在考驗人性的,因為一般人來說,大多會希望能夠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 ; 這是人的本性,但是這幾年她領悟到,不要去期望別人可以回饋什麼,上天自然回饋給她意想不到的,而且是金錢買不到的神奇禮物。她認為她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做正確的事。

    對藝術的熱愛,一直是藝術家施珍瑛的原動力,但要從完全不懂到進入這個領域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身為一個基督徒的她,一直可以感受到信仰的恩典在帶領著她,從服裝設計師到藝術家,從策展人、經紀人,進而成為收藏家,這些都是她從來想都沒想過的。她認為人容易被自己的計劃困住侷限住,所以執行力非常重要,勇敢去做就對了。即使年過60,藝術家施珍瑛仍是不斷地學習,她期許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不但充實度過,更能善用手中資源造福更多于藝術家和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