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識文化優識文化優識文化

【工業技術研究院 副院長 彭裕民 專訪】
把失敗當養分 集結眾人智慧 力助臺灣產業邁向創新的重要推手

無論身處哪個位置自我監督永遠是進步的驅動力
天下有難事更要有心人

【工業技術研究院】

  • 電話: 03-5916892
  • Email: alexpeng@itri.org.tw
  • 地址:310 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 195 號51 館 412室

    身為台灣科技研發產業重要推手,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副院長彭裕民,本著「集結高手智慧」的核心理念,以「信任」為溝通最高原則,用人唯才,慧眼識英雄。不但整合材料化工、機械、生醫、 資通訊、電子、光電及半導體產業重要人才,更運用軟性溝通能力與善用海內外智庫,兼具「人文關懷」與「科技創新」,打破一般民眾對工研院只專注科技與研發的印象,成為產業與學界的重要溝通橋樑。

無心插柳玩社團 玩出 「 創新 」 的雄心壯志

    回首求學歷程,彭裕民從一個不知道五專該填什麼科系的少年,一路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碩博士,埋首研究。獲得龐
大知識之餘,在海外也習得與各國人才交流的方式,後來也幫助他在工研院與來自全世界的科技專家溝通。攻讀博士時不斷被指導教授 Professor Thompson 追問「WHY 」,更培養他凡事不理所當然,找出關鍵痛點的敏銳思緒。在苗栗長大的彭裕民,偶然看到台北工專一位傑出的校友,長春化工創辦人林書鴻董事長的公司也在苗栗,所以就選了 「台北工專化學工程科 」 當作自己的第一志願。

  「在台北工專是影響我很大的一段日子,常常跟同學熬夜到最後一班公車,編學刊、擔任化工學會總幹事、參加創新發明
社…後來跟同學聊起當年,那真的是非常快樂難忘的時光。」進入台北工專就讀後,沒了傳統考大學的壓力,彭裕民積極玩
社團,常常通宵熬夜,與團隊共同努力奮戰仍樂此不疲。除了創新發明社對彭裕民影響甚遠,在五專生涯中,他十分感謝兩位 「 剛柔並濟 」 的老師,影響他至深,分別是導師羅文偉,以及國文老師鄭郁卿。「老師上課非常認真,我一直到擔任材料化工所長時,邀請老師來工研院,特地謝謝他。」談到恩師一度哽咽,彭裕民難忘羅文偉老師教授 「 單元操作 」 科目的盡心竭力。單元操作是化工系的基礎,為彭裕民打下了學術涵養的根基。

    國文老師鄭郁卿,則教導彭裕民要具備文學素質與涵養,運用科技改變傳統的同時,還需仰賴思想家或藝術家在腦海構思創作。除了將研發種子轉化為創新成果,需要透過大量的深度學習和豐厚學術基礎之外,單元操作和國文,猶如科技與人文
學,看似相斥實為相融,能激盪更大的創新動能。

攻讀博士學位 入寶山 讓人成長

     台北工專畢業,就是進入職場的保證。但在歷經一年多的工作之後,彭裕民深知以自己五專的學力,要在產業或學術界有更大的發展是不足的,於是他決定出國深造,申請到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在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攻讀碩博士的求學生涯,是一項很紮實的訓練。除了讀取全世界相關的論文,彭裕民認為還可以藉由基礎研究的過程,提升對表面化學催化反應機制的了解。根據材料的結構特性,做最佳的應用,將此一研究過程及經驗串聯起來,滋養日後對於產業界應用研究的發揮,並且激發了創新的潛力。除了專業技術上的培養,出國深造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度的人,有機會近距離和不同文化的朋友交流,知道各國的文化與習性,進而培養出跨文化的溝通能力,也是彭裕民在出國深造那幾年的收穫之一。

團結力量大:( 研究+應用+整合 )× 自我驅策力 =創新成就

    回台後,彭裕民獲得很多工作機會,如清大、中科院、中鋼等等,工研院的薪水相較之下是最低的,但相對提供了一個很自由的工作環境和充滿成長的空間。彭裕民說:「 我很幸運,在三十一歲就當上工研院材料所實驗室主任,也是歷任最年輕的一位。在我當實驗室主任的時候,我的團隊有二十人左右,這二十人當中,有六位當總經理,成為上市櫃專業經理人,這讓我覺得很驕傲。」培養人才到產業界接受挑戰與發展,就是工研院應該做的事,彭裕民自認適合擔任培養人才的工作,他帶領出來的子弟兵,願意到業界接受挑戰,他自己則留在工研院繼續研發下一代的技術,持續整合業界與學界,創造良性循環。

    彭裕民用「心與信任」帶領團隊,受到很多主管的提攜,可以一路從實驗室主任到副所長、院企研處處長、所長,再到現在的工研院副院長。材料化工所研發涵蓋的領域廣泛,包括了有機、無機、陶瓷、金屬、AI 模擬、物理等等。副院長則需要促成全院整合性的研發計畫:整合各方人才、如何研發、應用人才溝通、規劃研發的重點及方向,並支持其所要的資源與經費,最後再找出與業界合作的機會。

跳脫框架 創新思維 追求無限可能

    2013 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對外泌體研究具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其中一位在發表感言時說道:「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這句話深深感動了錢醫生。過往在醫學中心,每日有處理不完的例行公事,引進一套新的技術,往往得耗費時間寫計劃書,走一套制式流程,醫學發展備受局限。如今,退休後的錢醫生,擁有更大實踐理想的自由,他的心中,尚有一幅願望藍圖在片片拼湊的路上:希望能成立一家獨立醫院,聚集有志之士,將畢生的行醫觀念,實踐在這家醫院中。例如每位走進來的病患,在進行療程之前,都會接受適當的衛教課程,待不正確觀念破除,才會進到下一步的高階健檢與治病階段。抱負遠大的錢醫生表示,講到「台灣護國神山」每個人皆毫不猶豫想到台積電。他的目標就是再創第二座護國神山!因此,這家醫院被命名為「神山健康管理醫院」,於2022 年 12 月 7 日獲台北市政府批准。錢醫生的堅持,促使職業成為一生志業;他的「治人」熱忱,亦帶起大眾醫學保健的全新視野。未來框架外的醫學之路,相信將走得更遠,邁向更
美好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