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識文化優識文化優識文化

【華夏科大建築系 | 臺灣綠建築設計顧問 | 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 博士 楊謙柔 專訪】
從建築教育出發點亮智慧綠建築人居之光

1

從建築教育出發
點亮智慧綠建築人居之光

【華夏科大建築系 】

【臺灣綠建築設計顧問】

【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

電話: (02)2211-0368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安興路127號1樓
FB:智慧人居促進會、綠建築博士楊謙柔老師

  「我只是努力教導每位年輕學子,為他們點一盞職涯的明燈;並利用自身專業擔任顧問,發掘每個建案的特色、亮點,讓空間使用者享受其中。」深耕建築教育的楊謙柔博士真誠而懇切地說道,秉持虔誠堅定的基督信仰,以自身綠建築、智慧建築的專業,致力為產業界與學界奉獻所學所長。

以智慧綠建築  點亮建案品牌之光

    何謂智慧綠建築?楊謙柔博士解釋:「綠建築是因應氣候變遷,強調永續發展、注重生態環保下的建築,具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個特性,擁有親近陽光、綠地、水的友善環境。

    談及智慧建築,大眾刻板印象總認為造價昂貴,或是豪宅才有的設備,包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八大指標項目,總是那麼艱深難懂。楊博士卻以淺白的方式從日常生活實例中娓娓敘述推廣,他認為「智慧建築其實是很平民化、融入生活的東西,例如人臉辨識、空氣清淨自動偵測、手機遠端控制家中設備,乃至後疫情時代的零接觸行為經濟等。」過去科幻電影裡的情節,隨著科技發展已逐步實現在生活中。密切關注科技發展與建築產業趨勢,是身為建築設計者必須與時俱進的責任。

  「綠建築跟智慧建築設計日益受重視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政府的容積獎勵政策所使然,如果沒有容積獎勵的話,其實大部分開發商都還持保留態度。」因此,楊博士便開始思考如何以建商的角度來看待並推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標章,他說:「從建案的潛力發掘得分關鍵項目,稍微改變一下設計內容就達標,突破了既有麻煩、昂貴的印象!為此,我們找了很多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不藏私地與大家分享,讓人們感覺智慧綠建築設計就是這麼簡單。」

帶著聖經的祝福  面對人生路上的每個挑戰

  「我的名字是父親以馬太福音第五章主耶穌所傳講的八個福氣中的兩個福氣,『謙虛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所命名的。」楊謙柔博士說道,雖然小時候也曾為這個女性化的名字感覺困擾,直到後來深入查考聖經道理後,才發現箇中學問及屬靈的知識,「帶著神的祝福與應許,涵括著上天下地的福氣,這個滿是祝福的名字也隱約鼓勵我在建築領域持續努力不懈發展,頂天立地不負父母所望!」

    回憶當時是因為成績落點而就讀華夏五專建築系,過程中也遭遇不少挫折,「比如那時的作業都是手繪設計圖,而我的手會流手汗,圖紙常因2B鉛筆糊的亂七八糟而被退件,甚至圖紙被老師直接從窗戶丟到樓下垃圾場,那種感覺很受挫。」但建築是個多元的產業,楊謙柔在挫折與不斷摸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他說:「建築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除了建築師,也可以成為都市規劃技師或室內設計師;在營造業或工地擔任營建管理工作;或是擔任工程顧問或建材商以及開發商……等。」他也常以自身經驗勉勵莘莘學子,一定要理解建築設計圖的基礎知識,不一定要很會畫圖,重點在於能否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深入鑽研,一定能成為箇中翹楚。

    在五專最後一年楊謙柔因臺海危機局勢緊張,臨畢業從軍入伍前夕而發憤圖強準備升學,並順利考取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二技學程,「當時,我並不是個喜歡念書的學生,讀專科時成績也不好,但在臺科大時好像突然開竅了,課業突飛猛進。」原本能以不錯成績直升研究所的他,卻在畢業前夕被設計總導師當掉了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教授覺得我沒有努力發揮應有的專才,因為直升研究所而自滿,忽略了大學的基本必修課程。」

    危機也是轉機,延畢那年楊謙柔不斷思考自己的未來,立志返回校園成為一位教授的心志由然而生。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與優渥獎學金的鼓勵,選擇攻讀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班,「在那接觸了都市計畫、設計、更新,討論都更危老重建等議題,也參與幾個政府專案計畫,在那裡看到了未來人居發展的可能性。後來念博士班的時候,更在能源局委託的建築能源管理研究計畫中,鑽研能源、耗能、節能等議題,這些都跟未來我在建築產業中以綠建築與智慧建築角度切入專業領航者有關。」

深耕教育 產學合作  成為學界與產業界的橋樑

    歷經臺灣建築中心副研究員、都市更新整合機構副執行長等職場經驗後,楊謙柔回到母校華夏科大任教,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理念,循循善誘每位學子,他說道:「我不認為學生一定要成為建築師,畢竟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建築師,我總是與同學討論未來職涯發展的可能性,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也常邀請業界專家蒞校演講,例如2019年與新北市建築公會合作舉辦「華夏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生最後一里路建築職人養成講座」,協助同學們進入職場前做好準備。

    回到學校教書,楊博士看著曾是自己老師的教授們,將青春歲月都貢獻教育,龐大的教學行政工作壓力,無暇繼續進修、研究的前車之鑑,因而積極的申請國科會等研究計畫與投稿學術刊物。然而「華夏科大不算是學術研究主流的學校,所以教授要做的學術研究也較不受相關單位重視,我投的一些計劃案或研究論文都不被接受。」深怕專業能力退化,思考在學術領域該怎麼辦?楊博士便開始在產業界尋找產學合作機會,「攻讀博士期間,我在臺灣建築中心擔任副研究員,接觸過相關標章的推廣,我便開始著手輔導建築產業界進行相關標章認證。」

  「其實我從沒想過要擔任顧問或規劃成立協會,都是時機到了,就很自然地事就這樣成了,一切都很美好。」楊謙柔博士說道,擔任「臺灣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顧問,帶領著二十多位助理們,投入輔導眾多建案申請認證智慧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無障礙環境性能等工作,都是基於「利他」的觀點而使然,「原本是要有產學績效而開發合作機會、原本是要打造產學合作平臺促成學生實習工作機會、原本是基於協助產業解決問題、原本是沒人願意擔綱重任而被拱出、原本是不被看好而勇於承擔,原本是……,一種互利共生的態度促成今天的卓越成長局面。」

探討未來人居發展趨勢 共創美好

    擔任「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會長的他談到如何借力使力共創美好。「協會的成立在於打造一個產業開放平臺,廣泛蒐集優良建材產品資訊,探討未來人居發展趨勢,共創美好。」甫擔任會長一職時,時任室內設計全聯會副理事長及臺北設計建材中心總策畫的陳銘達學長勉勵他應該有理事長的高度與作為,鼓勵他在世貿籌備智慧人居建材展,雖然後來因故取消,卻已蓄積主題展覽能量而轉進臺北設計建材中心設常年展,推廣智慧綠建築優良產品。

    2020年9月受邀在臺北市建築交集會所舉辦的金磚論壇上談「後疫情時代的健康防疫宅」,提出了後疫情時代的建築關鍵趨勢,立馬在展區內增設有關健康防疫相關建材展示,同時藉由標章認證之便,發掘會員廠商產品特色,打造智慧綠建築得分之鑰。原本不被看好的策展活動,卻因著學長的勉勵與支持,莫忘初衷而堅持到今天;預約導覽人潮絡繹不絕,候補進場參展廠商大排長龍!「最初想法只是提供一個讓建案開發、規劃設計、銷售團隊認識智慧綠建築,方便參觀體驗。為了讓人們更容易瞭解與平易近人,採開放式共享平臺設計,甚至很歡迎土地開發的朋友門,帶著危老房屋的地主們來體驗這些新穎的材料設備、一起打造未來夢想的家,也直接間接地促成許多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的整合開發。」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是楊謙柔教授這一路走來的座右銘,也在其教職生涯不斷勉勵年輕學子,他說:「在求學跟工作生涯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甚至會是種打擊,每每遇到的挫折或危機,其實也是個轉機,要以樂觀態度面對,把一時的挫折變成下次成功的基礎。」除了深耕教育作育英才、培育建築新血,楊博士也將持續深化一直以來不斷努力的產學合作,並點亮智慧綠建築產業之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