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識文化優識文化優識文化

【 財團法人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何樹滋 / 執行長 余素華 專訪】
從讀經到耕心 讓教育如春風化雨 為弱勢孩童遮風避雨

落實人文深根關懷
回歸到聖賢經典的教育

【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

  • 電話: 02-29753454
  • 官網:http://www.amtb-gx.org.tw/
  •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萬全街 15 號

    每個宏願都始於一顆善念的種子,當種子開枝散葉之時,便會成為一塊供莘莘學子汲取養分的福田。「耕心蓮苑」有著「耕耘心田、花開蓮苑」這般殷勤踏實的深刻寓意,彷彿可以從字裡行間看見福德滿溢的濃郁馨香。最初,僅是一個主動輔導孩童課後作業以及引導他們讀經學習的家庭式場域,如今已然搖身成為具備三重指標和一定規模的社區學校。

將善念化作職志的青年教師 用無私的力量撐起孩子的保護傘

  「耕心蓮苑」數十年來致力於改善單親、隔代教養及經濟弱勢家庭的孩童問題,給予安親課輔與品德倫理教育,提供孩子們一個充滿書香氣息,讀書學習的場所。因體諒孩子們家庭有困難,直至今日,都是以隨喜贊助學費的方式經營著。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默默耕耘至今,已走過 25 個年頭。「在台北工專是影響我很大的一段日子,常常跟同學熬夜到最後一班公車,編學刊、擔任化工學會總幹事、參加創新發明社…後來跟同學聊起當年,那真的是非常快樂難忘的時光。」進入台北工專就讀後,沒了傳統考大學的壓力,彭裕民積極玩社團,常常通宵熬夜,與團隊共同努力奮戰仍樂此不疲。除了創新發明社對彭裕民影響甚遠,在五專生涯中,他十分感謝兩位 「 剛柔並濟 」 的老師,影響他至深,分別是導師羅文偉,以及國文老師鄭郁卿。「老師上課非常認真,我一直到擔任材料化工所長時,邀請老師來工研院,特地謝謝他。」談到恩師一度哽咽,彭裕民難忘羅文偉老師教授 「 單元操作 」 科目的盡心竭力。單元操作是化工系的基礎,為彭裕民打下了學術涵養的根基。

    國文老師鄭郁卿,則教導彭裕民要具備文學素質與涵養,運用科技改變傳統的同時,還需仰賴思想家或藝術家在腦海構思創作。除了將研發種子轉化為創新成果,需要透過大量的深度學習和豐厚學術基礎之外,單元操作和國文,猶如科技與人文學,看似相斥實為相融,能激盪更大的創新動能。

    余素華,現任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來自天主教家庭,現卻成為一名佛教讀經班教育園地的播重者。余素華從前的志願是成為一名教師,因緣際會下,分發到三重成為國中老師,種下打造「耕心蓮苑」的善緣。余素華的父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母親是傳統樸實的家庭主婦,父母良好的身教以及將奉獻精神視為圭臬的環境,深深影響了余素華現今待人處事的態度,造就其無私地為他人服務的中心思想。二十多歲的余素華是一名從苗栗南庄北上的年輕老師,當年三重存在著流氓多與文化水平低落的刻板印象,余素華與同為創辦人的駐外執行長─陳瑞珠老師,來到三重後也發現,不少的孩子都因家長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造成學習障礙,久而久之染上不良習慣,且因家庭條件不佳,基本的三餐成問題,更無法專心於課業學習,導致惡性循環。

3
誤解背後藏的機緣竟是堅持與轉念後的基金會起源

    為了給予班上學生可以安心寫功課、讀書的場所,余素華與陳瑞珠老師找了一個頂樓加蓋的房子,但原本立意良善的初衷,卻被外界誤認為是假藉教學名義開補習班賺錢。面對斷章取義,不明所以的誤解,曾經讓她感到相當挫折。「到底能帶給孩子什麼?究竟要怎樣幫助他們?」當余素華掉進自我懷疑的黑洞時,淨空老法師鄭石岩教授,為她點起了一盞明燈。「透過讀經的方式教導學生報恩與做人的道理,讓經典能夠更貼近生活。」法師的提點,使余素華改變了原先的做法,開始在課堂中加入經典,落實經典生活化,讓孩子們能於生活中實踐,從一開始六位孩子的讀經班,展開教育的成長之路……。余素華表示,民國 87 年創立的兒童讀經班,歷經六年,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原本的教室空間漸不敷使用,加上房屋漏水,房東打算收回整修。所幸在附近「光榮世家」社區何氏家族大家長何樹滋 ( 現任基金會董事長 ) 與三媳蔡幸招 ( 現任基金會駐會董事 ) 的大力支持下,將家族房子提供耕心蓮苑辦學。隨後進一步成立了財團法人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在創會董事長東山高中陳佳源校長的帶領下,為基金會的起步奠定了穩定的基礎,更為孩子們的童年撒播良善的種子,提供孩子溫馨的第二個家,唱響生命美好的樂章。

董事長以敦親睦鄰的族風 成人之美的胸懷 讓品德教育從幼年讀經深根

    何樹滋董事長的父親過去對同鄉待若己親、人飢己飢的待人處事態度,深深地影響了何樹滋,他便立志未來有機會一定要延續長輩樂善好施的遺志。當初因看到余素華與陳瑞珠老師自掏腰包,並向銀行貸款來籌備兒童讀經班而深受感動,決定護持他們的志業,於是在家人的同意下,減免全額的租金,全力護持孩童教育志業的弘揚。耕心蓮苑社區學校現在已成長至將近 200 位學生、20 多位職工同仁,還有熱心的婆婆媽媽們主動為孩子們挑菜,做好飲食把關。對他們而言,孩子們能夠開心的吃飯,便是最溫暖的回饋,而孩子也在他們身上學會了知恩與感恩的人文情懷,與健康的飲食教育。余素華認為,在耕心蓮苑的經營理念中,「回歸到聖賢經典的教育,落實人文生根關懷」,並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展現人性中的「真、善、美」是最重要的核心,因此「經典中的道德教育」便是最適合為孩子們建立良好品德的敲門磚。

成就圓滿的教育需要信念與信仰的護持 方能讓孩子耕心築夢

  「耕耘心田,朵朵花開,花開蓮苑」,三重的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成立至今走過 25 個年頭,當時的初衷從未改變。老人家常說:「天公疼憨人」,余素華便是最好的例子,從當初貸款傻傻為基金會努力至今,她深信只要懷著感恩的心,榮獲新北市推廣社會教育有功團體獎帶著信仰的力量堅持做對的事,佛菩薩就會為她指引方向,凝聚善的力量,共同成就教育大事。「一份愛能夠牽引更多份愛」是余素華在這波疫情中所感受到的,疫情重創了各行各業,耕心蓮苑中許多孩子的家庭也因此受到波及,家中的經濟支柱受到了重創,所幸何樹滋董事長以及社會上許多的善心人士發揮愛心,願意雪中送炭,金援基金會,讓他們有餘裕能夠去關心這些家長,陪著他們挺過這波疫情。余素華秉持著「應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的精神持續向前行,她特別強調,透過學習佛法、研讀經典的方式教導孩子並非迷信,而是像淨空老法師所說的:「追求至善圓滿的教育的過程」。余素華也發下宏願,期許未來能擁有一塊地,為孩子們打造耕心蓮苑教學大樓,讓他們能在完成學業後,順利銜接就業市場,持續創造更大的夢想與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