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識文化優識文化優識文化

【社團法人台灣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 創辦人 吳鳳梅 專訪】
用愛點亮偏鄉教育希望 用教育協助弱勢者脫貧

讓孩子成為真正掌控未來的舵
培力與增能

【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

  • 電話:07-3331118
  • 官網:https://www.hlcca.org.tw/
  •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仁德街 137 號

    從餐飲、旅遊業走到公益,台灣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創辦人吳鳳梅坦承,以前生活是吃喝玩樂與旅遊,但也因此走遍全台各地,讓她有機會深入偏鄉與原住民部落,看到一般人不曾注意到的角落風景。
    談起協會成立的開端,吳女士只因為一個念頭:「當我接觸到 ( 偏鄉 ) 時,我就覺得,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多,我想把我親自接觸到的實際情況,告訴更多的人!」,加上身邊好友經常性邀請她加入公益募捐,以幫助全台「偏鄉課輔班」的雛形逐漸在她心中發酵。於是,幾個夥伴說好,一個以「兒童」作為關注中心的公益團體,在 105 年的 1 月 3 號正式立案。

培力與增能 讓孩子成為真正掌控未來的舵手

    對於愛希望來說,全台各地尚未被發現,卻需要被關懷的兒童,都是他們服務的範疇。為了讓捐款資源能更有系統地被運用,他們認為,一個孩子在接受課輔教育的幫助以前,「是否餓著肚子」是首要解決的事。在偏鄉學生家庭功能明顯缺失的情況下,必須先讓孩子吃飽穿暖,其次,才是補足教育這一塊。
  「一定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因為教育是唯一能夠脫貧的機會。受教育的孩子才能更上層樓,將來即使離開部落,除了 能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期盼未來還能返鄉幫助部落發展。」近年來,愛希望除了「個案助學計畫」以外,也發展出其他 才藝與培力類的扶助計畫:
(1)多元才藝培育:讓偏鄉孩子在音樂領域能發揮潛能、 增長自信,除了課堂裡的學習,課後還能夠培育自己的音樂興趣;同時也會於暑假期間辦理音樂發表會, 讓孩子前往大都會舞台,展現學習成果。

(2)小小廚神培育:藉由特色教學課程,讓孩童能提升自助生活及具備社會餐飲需求的技能。所謂「手心向下」 是付出,當孩子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更能照顧家中的弟弟妹妹及年長的阿公阿嬤。
相較於個案經費的提供,愛希望期盼能給予孩子「一根釣竿」 的自主能力。出了社會,或許不再有避風港為他們擋風遮雨, 但他們若能自力更生,這樣的「培力、增能」才是更重要的學習。

手機捐款模式 讓愛更加靠近

    在疫情爆發以前,吳女士就預想到疫情恐導致捐款的意願降低,未雨綢繆的她,迅速的在一些可透過手機進行線上捐款的 APP 上架,如今只要手指頭一滑,就能夠從手機瀏覽到「台灣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並 follow 到他們的公益募款計畫。
然而,吳女士也談到,捐款有分淡季與旺季,例如九月開學潮,每個家庭都需要支付孩子的學雜費,這時,就是民眾捐款的淡季。留意到這樣的情況,吳女士會提前尋找能夠贊助 ( 補助 ) 愛希望的企業團體或是機構,才能在淡季期間依然維持一定的捐款及服務能量。由於協會的每一筆募款收入,皆得來不易,吳女士由衷感激。

最大的成就感是:你的辛苦 孩子都感受得到

    一次清早,吳女士偕同夥伴前往花蓮的課輔點,當載滿物資的車子一進去,孩子們各個竭誠歡迎,但擔心延誤孩子們寫功課的時間,簡單的寒暄後,愛希望的夥伴們便準備離開 ,「那時,有兩個孩子紛紛抓住我的手,撒嬌著要我別那麼早走。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他們其實也知道愛希望團隊的辛苦,大老遠開著七、八小時的車,從高雄專程到這邊,他們都知道 ……」 當時的感動來不及隱藏,吳女士在孩子們面前不禁流下淚來。
  「之前,我在餐旅業服務,賺到的是財富,可是我現在做這 件事,得到的是心靈上的財富,所以我很開心,我非常享受這樣的一個過程。」談及孩子的成長,吳女士也舉出實際例子:「有個孩子原本 數學是不及格的,但在參加數位學伴的輔導後,他的數學成績開始及格,甚至第二學期,他還考到九十分。」孩子們的進步, 是愛希望夥伴們最溫暖的收穫。除此之外,吳女士也稱許認真付出的愛希望團隊成員們。即使薪資不比外界產業高,她們依然不辭辛勞,上山下海全台到處跑。因為協會同仁的向心力,讓她不必花多餘的時間做管理職,能更專心思考如何照顧到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期盼貧窮不再世襲 補助能從基本生活需求朝向多元開發

    曾經有個玩具公司也想投注資源給愛希望,當時吳女士便請他們直接開車到高雄那瑪夏的深山課輔點。令她感動的是,玩具公司不僅把資源帶給那瑪夏,也用心規畫了活動,最後剩下 的金額還有十幾萬,吳女士便請玩具公司直接全數捐給當地課輔班,作為孩子們的獎學金。
  「這就是我想做的。讓企業、團體直接進去偏鄉裡看,或許這個單位、這個玩具公司,他們之後就會固定的去幫助這個課輔點。當這個課輔點成熟,我們就可以把原本投注的資源,轉去其他地方。我希望有一天,每個課輔點都能穩定運作,當他 們有能力照顧在地的孩子時,我們就可以退場了。」愛希望對於孩子的期許,是他們終有天能夠脫離貧窮世襲的循環,不需要再套用上一輩的生活水準,甚至用不一樣的方式延續他們的下一代。
  「我希望十幾、二十年後,我們這些公益團體就沒有事情做了,不要有事做,就表示這些孩子們的狀況愈來愈少。以後做的事,可以轉開發更多創意的課程,提供孩子們更多元發展的空間。」

調整補助比例 將急難救助也規劃進來

    細心的吳女士也提到近年來的一個現象,由於教育部規劃了 「教育儲蓄戶」的方案,讓需要教育補助金的孩子們,能透過企業或是個人名義的捐款,愛心款不經由父母,在學校直接獲得幫助。因為教育儲蓄戶越做越好,愛希望的「個案助學」案件近年也順勢減少了一些。
  「當我看到這個狀況,我就跟夥伴們講,我們明年開始可以 調整比重,我們可以來規劃急難救助。」原來,曾經有一次,吳女士前往花蓮課輔班的途中,接獲一位個案孩子父親病危的消息,這樣的突發狀況讓吳女士發現, 偏鄉孩子的家庭比一般家庭更為脆弱,當唯一經濟支柱的父親倒下,一個家庭的希望便可能從此破碎。

做就對了 挖掘社福照顧網的漏網兒童

  「我想在未來每一年,都去調整我們的服務方案,加強我們 的服務力道,要更精準地幫助到每個孩子的需要。」因為吳女士的堅持與熱忱,愛希望才能將善的種子傳播到全台各地。
    她強調,憑藉的是一股「做就對了」的行動力。「我總是分享給愛希望的夥伴們,你應該先去觸碰,才知道可不可行,這 大概是多數人比較缺乏的,但有時就是需要一把向前的衝勁。 總之,做就對了!」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九十個服務課輔點的愛希望協會,如今依然馬不停蹄地為著孩子們的「翻轉人生」持 續努力著。